<strong id="dv1re"><li id="dv1re"><nobr id="dv1re"></nobr></li></strong>
<rp id="dv1re"><menuitem id="dv1re"></menuitem></rp>
<rt id="dv1re"><meter id="dv1re"><button id="dv1re"></button></meter></rt>
<cite id="dv1re"><noscript id="dv1re"><samp id="dv1re"></samp></noscript></cite><rt id="dv1re"><meter id="dv1re"><acronym id="dv1re"></acronym></meter></rt>

    1. <tt id="dv1re"><form id="dv1re"><label id="dv1re"></label></form></tt>
      歡迎來到金銀糖酒網, 用戶名: 密 碼: 免費注冊 設為首頁 | 加入收藏
      首 頁 業內動態 外貿新聞 安全質量 技術新聞 統計數據 企業快報 展會信息 健康美食 市場行情 酒水新聞
       葡萄酒 起泡酒 干白 干紅 白酒 啤酒 黃酒 保健酒
      嬰幼兒童  
      飲料傷身中藥苦,給寶寶做這3種初夏飲品安全又好喝
      【金銀糖酒網】 時間:2020-05-11 來源:人民網-科普中國 【收藏本頁
      進補有兩種,一是食補,二是藥補。但作為天天開藥的醫者,我卻常說這句話:“藥補不如食補”。

      是藥三分毒,想讓自己的孩子身體健康,總不能天天吃藥吧。很多南方寶寶的童年,都離不開中藥煲。稍有一點咽痛頭暈,勤快的媽媽們就會煲煮中藥湯劑,家里永遠都有一股中藥味。

      中藥太苦了,對確實有需要對證喝中藥的寶寶而言,我常常建議加入一點黃糖、蜂蜜調味。但如果寶寶沒病沒痛,只想強壯體質、預防疾病,溫和地滋補身體,何必硬要喂苦苦的中藥呢?況且,有些中藥材,成年人吃了沒事,對寶寶虛寒嬌弱的身體而言,藥效卻過于兇猛。虛不受補是一方面,如果服用后更傷身體,那就得不償失了。更好的方法,是盡量給孩子選擇藥食同源的食藥材,用合理的食療去保健,而不是首選偏藥用的、苦苦的中藥材。

      夏天到了,很多孩子一熱就想喝冰凍飲料,甚至牛奶也想要喝冷的才爽。與其硬性阻止,不如在寶寶日常的飲品上花些心思,用藥食同源的食藥材制作健康又美味的初夏飲。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神奇的藥食同源,同時順應初夏天氣,給大家介紹一些適合寶寶的、安全的藥食同源初夏飲品。

      用藥治病不如用食物性味平衡身體

      對“藥食同源”可以這樣理解:這類食材既是食物也是藥物,之間并無明顯的分界線。古代醫家在“藥食同源”的探索上十分精深,他們把所有食物都分出了“四性”和“五味”。按照這種規律劃分后,有癥狀、需要補益的人,吃了合理對應的食材調和內里,身體就能達到“不過虧,不過滿”的平衡狀態。

      也就是說,在中醫理論指導下,運用食物配方,確實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。唐代名醫孫思邈就曾提出:醫者應洞曉病源,“以食治之,食療不愈,然后命藥?!币馑际鞘澄锱c藥物對治療和預防疾病是同等重要的,使用的原則和方法也是相一致的。

      具有藥食同源的食藥材,并非比普通食物更具有“藥性”,而是它的性味恰好能對上某類病證或體質缺陷,達到防治疾病的效果。

      哪些食藥材屬于“藥食同源”呢?

      有些家長剛接觸“藥食同源”,普遍會有一個誤區——被冠以藥食同源的食藥材,肯定對寶寶更好吧? 其實這樣劃分是有失偏頗的。但凡食物都有“四性五味”,對食療有經驗的家長,會懂得巧妙地選擇合適的食物,配合科學的烹調技術、制作出可口對證的食療方。對食物性味的掌握沒那么熟悉的家長,可以參考2002年原衛生部公布的《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》。

      《既是食品又是藥品的物品名單》僅列部分我們常用的):山藥、山楂、烏梅、木瓜、玉竹、甘草、白芷、白果、白扁豆、白扁豆花、龍眼肉(桂圓)、百合、芡實、佛手、杏仁、紅小豆、阿膠、雞內金、麥芽、棗(大棗、黑棗、酸棗)、羅漢果、金銀花、魚腥草、姜(生姜、干姜)、桃仁、枸杞子、梔子、茯苓、香薷桑葚、益智仁、荷葉、萊菔子、蓮子、淡竹葉、淡豆豉、菊花、蜂蜜、酸棗仁、鮮蘆根、橘皮、薄荷、薏苡仁、紫蘇、黑芝麻、藿香、人參 、當歸、布渣葉……

      注意,這份官方“藥食同源”名單,并不等于一份可以隨便給寶寶亂食濫用的“白名單”。家長在挑選藥食同源的食藥材時,最重要的是選擇適合寶寶體質的、對證的,同時還要注意劑量。

      那么,最近天氣逐漸熱起來了,家長可以選擇哪些藥食同源的食藥材,給寶寶搭配飲用呢?

      3種藥食同源初夏飲寧心、祛濕、生津

      蓮子

      性味:性平,味甘。

      歸經:歸心、脾、腎經。

      功效:養心安神,健脾止瀉。

      夏天的特點,北方是干熱,南方則常常是濕熱難耐,暑熱夾濕。這樣的天氣,寶寶很容易心火過旺,出汗過多。孩子常??诟缮嘣?、容易上火,晚上也經常睡不安穩。暑濕傷脾,濕熱的天氣更容易導致寶寶有積食、濕滯。蓮子有養心安神、健脾益腎的功效,比較適合在夏天煮糖水給寶寶喝來保健。

      安心蓮子水

      材料:去芯水發蓮子10g,百合10g。

      做法:蓮子文火煮爛后,加入百合煮15分鐘,加少量冰糖調味即可。

      功效:養心、安神、潤燥。

      適用年齡:3歲以上寶寶消化好時可服;1~2歲只喝湯水。蠶豆病寶寶可服。

      注意 ,蓮子能止瀉,便秘的寶寶不宜吃。

      赤小豆

      性味:性平,味甘、酸。

      歸經:歸心、脾、大小腸經。

      功效:健脾益氣,利水消腫。

      三豆飲是夏天除暑熱、去暑濕的一道經典食療方。大人喝的三豆飲一般包括綠豆、黃豆和黑豆,或者綠豆、赤小豆和黑豆。但對孩子來說,綠豆比較寒涼,不適合孩子的虛寒體質。所以給孩子的三豆飲,選的是紅豆、黑豆、赤小豆。

      紅豆是溫性的,黑豆是平性的,赤小豆是平性偏涼,這三種搭配起來是以平性為主,比較適合孩子的體質特點,能溫和地幫寶寶健脾、祛濕。

      調整后的兒童夏日三豆飲,更適合1歲以上寶寶服用。

      兒童夏日三豆飲

      材料:紅豆15g,黑豆15g,赤小豆15g。

      做法:材料下鍋,加約3碗水,大火煮開后轉文火煮至豆子軟爛即可。

      可加少量冰糖或黃糖調味。1歲以上的孩子可加少量蜂蜜。

      功效:健脾祛濕、解暑止渴。

      適用年齡:1歲以上寶寶消化好時可服,蠶豆病寶寶可服。

      注意 ,不同寶寶體質不同。有的寶寶在夏天出汗過多,嘴角干裂、常喊口渴,這是津液虧損的表現。這種情況,就不建議喝祛濕的三豆飲,用烏梅做成的酸梅湯可能更適合。

      烏梅

      性味:性平,味酸。

      歸經:歸肝、脾、肺、大腸經。

      功效:生津安神。

      夏天出汗多、容易沒胃口的寶寶,可以多吃一點“酸”。用烏梅煮小兒酸梅湯,可以幫寶寶開胃消食,生津止渴。防止流汗過多耗氣傷陰,脾胃消化也跟著虛弱。

      小兒酸梅湯

      材料:烏梅1個,麥冬10g,陳皮1g。

      做法:材料下鍋,加約5碗水,大火燒開后轉文火煮30分鐘,加少量冰糖調味即可。

      功效:開胃消食,生津止渴。

      適用年齡:1歲以上寶寶消化好時可服,蠶豆病寶寶可服。

      這道飲品中,陳皮也屬于比較適合寶寶體質的藥食同源食藥材。它略偏溫性,能夠溫化體內的水飲痰濕。

      不過,藥食同源的食藥材再好,也不宜過量服用。像小兒酸梅湯中的陳皮,放1g就足夠了。如果家長想日常用陳皮泡水、煮粥、煲湯,每次用量也應該控制在1~2g,每周服用不超過3天。同理,今天介紹的這3種初夏飲,家長也要控制好量,不要天天給寶寶喝,以每周不超過3次為宜。

      夏天家長一定要學會控制孩子喝冷飲、吃生食的習慣。周末孩子再鬧著喝飲料,不妨嘗試這幾種初夏飲品,給孩子喝起來吧!

      資料來源:許尤佳育兒堂微信公眾號

      本文由廣東省中醫院兒科主任許尤佳進行科學性把關。
      免責聲明:
      1、本文系網友投稿或編輯轉載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
      2、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或斷開鏈接!
      ※ 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客服
      關于我們 - 服務指南 - 廣告服務 - 聯系方式 - 法律聲明 - 友情鏈接 - 設為首頁 - 加入收藏
      版權所有:金銀糖酒網 Copyright 2012 jjjyy.org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  備案序號:魯ICP備06024556號 聯系客服 Email:16933431@qq.com 投遞稿件和展會合作聯系客服QQ:16933431

      发彩网